·构建生态寻求技术利益平衡点
机器人行业步入消费市场不过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再加上这个行业的特殊性,使其与现有的绝大多数数码产品都有着极大的差异。相对于PC、手机等等这些常见设备而言,真正的机器人产品门槛非常高,绝不是现有的那些滥竽充数、坑蒙拐骗的东西所能代表的。
现在不少打着机器人幌子的产品套路单一,却能够对群众造成误导。把音箱、或人形态玩具加入语音识别和摄像头,再跟深度学习扯上边,最后美其名曰教育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宠物机器人等等,凡此种种皆与真正的机器人相距甚远。
人类之所以不遗余力的进行机器人研究,最主要的方向并不在于要将其娱乐化、消费化,而是力求能使机器人代替人类去做一些或无意义、或具危险性、或可起到辅助意义的事情。简单的娱乐化并不是机器人存在的意义。
替代人类做一些或无意义、或危险性高的事情是机器人的发展方向,而不仅仅是娱乐化
比如,时下的扫地机器人就是为了替代人去做扫地这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事情;再比如防爆机器人、高空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也都是为了替代人类去完成一些高难度、危险系数高的工作而研发出来的。
那么放到民用、消费类机器人领域,如何让机器人变得更有意义呢?
还是以之前的老人陪护型机器人举例。如果能够在提醒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帮助、救助老人的功能,如提重物、医疗辅助、助力、危急情况预警等功能的话,相信这类产品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
现阶段,机器人行业其实能够完善的事情有很多,这对于未来整个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一,让机器人设计更容易,能够有效控制设计成本;
其二,让机器人步入真正智能化,而非简单的语音识别;
其三,加强行业协作,促进生态构建,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从而让机器人造价成本下降,提高收益率。
其四,建立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促进机器人技术标准化,推进国内外技术团队交流等,也是促进机器人产业走向高速发展的强心剂。
此外,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来说,核心技术缺失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无论是伺服舵机、减速器这些关键硬件,还是诸如深度学习、仿生控制等这些技术、理论层面的环节,我国与日、美、德这样的机器人产业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国产圆珠笔头、国产C919大型客机、国产航空母舰都已取得突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突破又怎会遥远呢?
本文属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技术差产品烂国产机器人何时与世界较劲//robot.zol.com.cn/628/6289796.html
推荐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