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iva机器人加入 配合人工更高效
亚马逊公司在去年物流运输方面的成本高达87亿美元,比前年增长了20.7亿美元,增长幅度达31%,而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其营收增长仅为19.5%。而亚马逊曾在2012年3月成功收购了Kiva公司的,并于2013年将Kiva Systems整合进仓储运营。这一技术能够将装满商品的架子直接运到仓库工人面前,这能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此举能将履行普通订单成本(从3.50美元至3.75美元)削减20%至40%。
外媒曾在不久前探秘了亚马逊公司的一家位于罗宾斯维尔的全新仓储中心的运作,同时详解了人机之间是如何高效的配合,并做到井然有序。工人与机器之间是怎样才能保持如此高效的运作以及相互协作,这也进一步揭露了未来人类与机器之间将会如何发展,科技进步将会让机器人辅助人类进行更多且复杂的任务也在此次探秘中得到了解答。
人与机如何高效融合 探秘亚马逊仓库
·Kiva机器人加入 配合人工更高效
亚马逊仓库放置着放有大量产品的方形货架,工人在配送中心只能依靠双脚行走于货架之间,来搜寻订单上的产品。而目前,其借助小巧的机器人即可使货架快速移动。这些名叫Kiva机器人既可以让货架重新排列整齐,又可以将它们带到工人面前,让他们填充新产品,或者取货包装。
亚马逊的机器人货架提升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通过自动将空置的货架带到备货工面前,将对应的产品带到拣货员那里,它们也提升了备货和拣货的效率。这种流程明显比让人力到处走动来完成那些工作高效。
这些机器人由中央计算机控制,借助地面上的标记来行走。亚马逊已经在开始探索自动化部分货架拣货工作。不过,机器人仍然不能够进行需要精细操作或者临时应变的任务,因此需要设法让机器人能够更加有效地与人工协作。
Kiva机器人的一天
而根据哈佛商学院教授Wily Shih指出,“利用廉价的计算性能来提升机器人的协作能力的努力的自然结果。”未来,机器人很有可能会变得更易于应用于工厂和仓储环境,更易于整合现有的手工流程和工人。而现在人们都在尝试打造更具协作性的机器人,未来将会出现各类这样的产品。
2工人机器密切协作 流程交互无压力
·工人机器密切协作 流程交互无压力
而随着网购热潮的进一步扩展,目前,亚马逊在加州的十个仓库中部署了这种机器人。在这些机器人的帮助下,亚马逊才能够将客户从数百万商品中选购的货物及时送至他们手中。网购已成为美国乃至全球人的主流消费方式。以前,大家总是在实体店收银台前排队付款。现在,只要坐在沙发上,动动手指就行。就算是在逛商场的时候,不少人也会用移动设备网购。这种现实和虚拟交叉的购物方式,似乎已成为常态。
工人传统只能穿梭于货架之间进行货物筛选(图片来自geoff robinson)
当然在亚马逊的仓库内,除了机器人货架之外,工人也进一步与自动化技术密切协作。产品能够在仓库内飞速流动,从送达到发配,全程受到计算机系统的跟踪。最初,先进的计算机视觉系统会自动识别拆开包装后的产品。
工人传统只能穿梭于货架之间进行货物筛选(图片来自geoff robinson)
之后,仓库另一端的工人则在亚马逊中央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将产品打包到箱子里,存储货架的商品会被自动识别,并整理到同一个顾客的订单包裹里。计算机知道每一件产品的尺寸规格,因而会自动安排合适的包装箱,甚至数量刚好合适的包装胶带。在送完卡车出货之前,包装箱会进行称重,以确保包装流程没有出现差错。
工人目前只需将货物打包至包装中(图片来自geoff robinson)
亚马逊发言人表示,“我们将此看作是软件、机器学习、计算机算法和人的一种融合。人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是没有出色的员工帮助进行交互,即便有技术也派不上用场。”
总结:
由于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加剧的物流需求已逐渐将快递业务带入了全新高度,第三方物流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快速增长的需求。而现在庞大的实体仓储能力则成为亚马逊对商家的主要吸引力,其全新的科技知识的融入以及更为重视人机协作,或为几十年间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推荐经销商